2023年8月29日(星期二)上午十点,由我校科技处、校科协主办,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地理学会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一千四百八十七讲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城市与环境学院516会议室举行。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杨晓燕,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南稻北粟:中国早期农业格局的形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张玉柱副教授主持,我校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讲座伊始,杨晓燕教授介绍了环境考古的研究内容及其细分的研究方向,并详细讲解了大植物遗存、植硅体和淀粉粒三种植物考古研究方法。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里程碑。尤其是中国作为粟作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粟作和稻作何时起源?如何传播?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学术问题。她结合团队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研究成果,利用微体植物遗存(植硅体、淀粉粒)重建小米和大米的驯化过程,讨论了粟作农业和稻作农业的起源、传播及其环境背景。最后,杨晓燕教授为师生介绍了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和科研平台的相关情况,望两校能够积极开展合作。
杨晓燕教授生动详明的报告内容,娓娓道来的讲解和治学严谨的研究方法给在校师生很大的启发。会后,师生与其展开热烈的讨论,对师生所关心的问题如籼稻的传入时间与路径、小麦如何传播以及古DNA技术手段如何应用到蝗灾的研究中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表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张玉柱副教授
杨晓燕教授
参会人员
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