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10:00,由我校科技处、校科协主办,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安市黄河流域环境模拟及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西北大学“创新论坛”第一千九百零六讲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城市与环境学院516会议室举行。中国水利学会会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财政部新一届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牛志奇研究员,应邀作了题为《水文明与水文化的独有特征》的报告。本次讲座由宋进喜教授主持,我院师生积极参与。

宋进喜教授主持报告
报告围绕“水文明与水文化”这一主题展开。牛志奇研究员从中华五千年文明出发,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与意义,分析了重要考古遗址中水文明的作用,并概括了水文化的基本特征。她指出,水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治水过程中,以治理江河为核心形成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体现了相应的价值观念、哲学智慧、科学技术和民风习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志奇研究员作报告
接着,牛志奇研究员介绍了良渚古城、石家河、屈家岭、平粮台、鸡叫城等九处重要考古现场发现的早期水利遗址情况。她指出,这些水利遗址展现了我国早期水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文明早期形成的重要证据,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传承性。

报告现场
最后,牛志奇研究员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讲话,阐述水作为文明之源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江河治理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水利生态文化,其丰富的实践也构成了中华生态文明发展的主线。
报告结束后,宋进喜教授对本次报告作出总结。至此,本次创新论坛圆满结束。此次报告加深了广大师生对水文明与水文化内涵的理解,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