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日下午2:30,由西北大学科技处、党委组织部、科协主办,城市与环境学院承办的创新论坛第五百六十二讲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二楼大会议室举行。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土壤侵蚀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刘宝元教授做了题为“区域水土流失调查与制图”的学术报告。
本次报告由我院宋进喜教授主持,我院师生积极参加。
报告的开始,刘宝元教授首先讲解了土壤的本质、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土壤的侵蚀以及我们为什么担心土壤侵蚀。土壤的科学定义为: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松软表层。土壤滋养植物,植物保护土壤,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和毛发对动物的作用同样重要,而土壤一旦被侵蚀、损失,则将永远的失去。土壤侵蚀会带来环境问题、威胁国家安全,是人类的敌人。土壤侵蚀是由农耕、放牧、伐木和建设活动导致即人类活动所致,因此土壤侵蚀防治需要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从每个人做起,变成人们的习惯。
随后,刘教授提到为什么要进行土壤侵蚀调查。他认为土壤侵蚀调查的终极目标是预防和控制土壤流失,而这也是我国《水土保持法》里所要求的。刘教授用真实的照片记录详细讲解了东北、北京、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地区、西藏等地区的土壤侵蚀的案例。
紧接着,刘教授重点讲授了土壤侵蚀调查方法和土壤侵蚀的空间尺度与调查比例尺。土壤侵蚀调查方法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和概率抽样调查。美国常用抽样法,澳大利亚、欧洲则更多使用网格法,中国则使用遥感调查三因子法(土地利用因子、坡度因子、土地覆盖因子),每个方法各有利弊。一般来讲比例尺的选用,施工时常用1:5000,设计时使用1:15000或者1:30000,规划时则使用1:50000或者1:100000的比例尺。刘教授还详细介绍了不同尺度的抽样方案。
最后,刘教授详细讲述了我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内容。这项普查是2010年至2012年开展的,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这次调查中有一项就是水土保持情况调查。此次水土保持情况调查使用分层不等概系统空间抽样,侵蚀强度判断:CSLE:A=RKLSBET。调查包含①调查单元布局②调查单元确定③调查步骤,刘教授分别对这三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此次调查遵循尊重领导、实践和科学的指导思想,本着科学、客观、动态、灵活的原则,运用点面结合、传统方法与“3S”技术结合、分散调查与集中处理结合的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刘宝元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充满研究性。报告结束后,刘教授分别与我院师生就报告中涉及的内容做了深入交流,对我院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做了一一讲解。本次报告反响强烈,同学们获益匪浅。